自從鋼筋混凝土等現代建材問世之後,人類得以突破傳統建材與技術的限制,卻也造成環境的汙染並危害健康。
例如:使用含化學物質的建材,施工過程中產生廢土、噪音、空氣污染等問題。對通風、採光不良的室內空間,也可能導致罹患「病態建築物症候群」,出現嗜睡、鼻塞、喉乾、頭痛、眼睛癢等症狀。
而對於地狹人稠、土地資源有限的台灣而言,長期以來建造不環保的鋼筋混凝土房屋,進而產生了砂石短缺、鋼筋漲價、施工時粉塵飛揚、水污染、廢棄物排放等問題。
自1980年起,全球興起「綠建築」的推廣風氣,希望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及污染,提倡人與自然共存的設計理念。
而「木建築」則是最貼近綠建築理念的構築方式,並漸漸成為歐美日最普遍的房屋選項。
但國內木建築的應用也有許多「錯誤示範」,大多淪為渡假小屋、樣品屋、工地工務所等臨時性建築,大大的抹煞了木建築在功能及美學上的獨特性。
參考資料--認識木建築 (2003,作者:陳啟仁,張紋韶/著)
參考圖片--小舟木之家 (日本,ALTS設計事務所)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