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山西芮城永乐宫纯阳殿(元代,1271-1368年)    

 

木構建築是中國建築的主流。

凡是建造在地面以上的建築物,無論是宮殿、寺廟、祠壇、園林,或是陵寢建築;;也不管是官式建築,還是民間祠堂與住宅,幾乎都是用木結構建造的。

即使在明代磚石結構大規模興起以後,主要的生活、禮祀、寺廟性建築,仍然是以木結構為主。

 

而古代中國人習慣用木結構,與中華文化的發源地─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在遠古時代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關如距今7,000年的河姆渡文化,已經出現了木構榫卯的干欄式建築,就是一例。

 

此外,春秋戰國以來漸漸形成了陰陽五行思想。

木為五行之一,居於東方,代表春天與生命,因而使「木」具有了特殊的意義。

五行中的土與木,都是與人的生存與生活息息相關的,而且這兩種物質在陰陽的屬性上,都是較為溫和而中性;因此,人們建造自己居住的房屋,運用五行中的「土」與「木」作為建築材料。

 

木材質感溫和,生長期快速,是一種比較容易取得、加工製作,兼可以再生的建築材料。

歷史上一些朝代的政府,規定每家每戶必須種植一些樹木,其中一個原因,就是保證每家每戶都有建造房屋的木料來源。

 

而木結構的易加工性,使中國建築的建造較西方建築要快捷一些,雕刻和裝飾也比較容易。

這也是中國建築往往只需要幾年就可以建造成功,而有些西方建築的建造,卻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原因之一。

不過,木結構建築易受風雨侵蝕,在潮濕地區的木柱容易朽損,木構屋頂及檐部需要定期更換,木材表面也必須經過防腐性的油漆彩畫的裝飾處理。這些是中國木構建築的主要不足。

 

 參考資料--中國建築藝術

參考圖片--德國博物館的專題展覽_山西芮城永樂宮純陽殿(元代,1271-1368年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od Ease 的頭像
    Mood Ease

    moodease的部落格

    Mood Ea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